中国动画师多,工匠少,中国的动画制作行业需要“度量衡”
懂得历史的人都知道,秦始皇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不在于建造了万里长城,而是实现了中国的大一统,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,使得中国的文化、经济得以全面发展。因为只有统一,才能发展。
为什么日本、美国的动画片做得好,而中国的动画片却是另一个样子?有人把原因归结到画功,有人归结到投资,有人归结到市场,有人归结到更细致的一些动画制作环节中去。其实,这些都不是问题的真正所在。
日本动画如何一夜完成300多个镜头
全日本有几十上百家动画公司,其中,有大型元请公司(指自主制作的公司,包含完整的制作工序),像我们熟知的Production I.G、Mad house、Sunrise等;有可以做制作协力的下请公司(指主要接受外包制作的公司);还有各种专门的工作室,专门负责背景、摄影、原画等。但是,无论任何一家公司,它们的制作环节、专业术语、薪酬制度,都是相同的。而且,很多公司的规模都不大,租一间小民宅,雇3到5个制作人员进行,再找几个作画人,一家公司就成立了。
我们看到的每一部日本动画片,就是在这样类似小作坊的公司中诞生的。做动画是一件非常消耗人力的工作,所以,全日本的动画制作都是相通的,可以把工作发出去,发给自由作画人,发给其他公司。作为一家元请公司,最重要的工作是做前期的各种设定,安排整体制作进度等,具体的制作工作是外发给其他下请公司、专门工作室做的。
日本动画的档期很紧张,经常出现今天画好的动画明天就要播出的情况,这要求全日本所有的动画制作公司的制作流程、专业术语、薪酬制度完全一致才可能实现。举个例子,300多个镜头的摄影任务交给一家公司一夜时间根本做不完,只能同时交给好几家甚至十几家摄影公司去做,而每家摄影公司的要求、水平都不一样,最后各自做出来的东西怎么才能合到一起呢?对一部作品来说,原画、动画、作监、导演、演出、摄影、上色这些人可能根本不在一家公司,甚至根本不在一个国家,他们之间的沟通如何进行?原画怎么知道演出的表演意图?
这一切的一切,都只有一个前提才能实现,这个前提就是——统一的度量衡。制作环节是动画的度,专业术语是动画的量,薪酬制度是动画的衡。
中国动画动作想走出去就要学会国际化包装。在今年5月的戛纳电影节上,动画动作《侠岚》的出品方——若森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轶弢是为数不多的、组委会主动邀请参加电影节的中国嘉宾之一。让他获得如此殊荣的原因,则是自己的“孩子”——中国原创动画片《侠岚》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出色表现。
《侠岚》前104集的国内发行收益加上国际版权收益2000万美元,总体收入预计将达到1.5亿元,相比国内其他动画片还入不敷出的窘境,《侠岚》战绩堪称完美。
在张轶弢眼里,《侠岚》的成功原因之一,在于从创办之初,若森数字就抓住了动画制作的核心问题:技术和人才。从2006年开始,若森数字就开发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“曼陀罗”系统。这一系统能够大幅提高动画制作效率,使《侠岚》每分钟制作成本远低于国内同行。
在人才培养方面,若森数字斥资5000万元首次在国内推出“中国CG动画精英投资计划”。不仅为自己培养出了大量的技术、创意人才,还源源不断地给业内输送人才。
“《侠岚》的下一个目标是国际主流市场,我们现在正在和北美发行商合作。” 张轶弢表示,对于北美发行商来说,动画片制作前期和后期的工作是他们最擅长的,而中期制作成本较高,若森数字最大的优势恰恰是中期制作。
“因此,我们以后的海外扩张模式是若森数字负责中期,前期双方共同完成,后期包给海外发行商。”张轶弢说。
“动画动作y要打入国际主流市场不仅要了解当地的商业规则,还要懂得对方的文化。《侠岚》要从多方面包装后,才能真正打入国际市场。”
由盾朗创作,编辑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